歡迎訪問張家界旅游景點在線官方網
黃絲橋景點圖片。黃絲橋古城是國內當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,位于鳳凰縣城正西約30公里處。離開湘黔渝邊界貿易重鎮阿拉營,西行1公里許即是。黃絲橋古城坐西朝東,是一座青石結構的石頭城,古城雄踞湘黔邊陲要沖,地勢寬闊,東有七里沖咽喉之扼,南有亭子關之險,西有綿長牢固的邊墻之塞,北有高山深谷之障。站在城墻之上,極目四野,見良田千頃,綠水迂回;山川野道,盡收眼底。但是,誰又能想象得到,這里曾是西通云貴要塞,刀戟搏擊之地呢?
清康熙三十九年(1700年),朝廷為了安撫和鎮壓少數民族,在這里設立了鳳凰直隸廳和辰沅永靖兵備道,渭陽縣治移建鎮筸鎮(今鳳凰縣城所在地)。乾隆五十九年(1794年),這里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苗民起義,從此清朝走向衰落。黃絲橋古城屬南方長城的一部分,是苗漢相爭的前沿陣地。黃絲橋古城自唐代建成后,經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代改造修茸,建國后省、縣政府又拔款修復,形成了現今的一座雄偉壯觀的石頭城。
據了解,城墻周長686米,東西長153米,南北長190米,總面積29070平方米,城墻高5.6米,厚2.9米,城墻上走道寬2.4米可以跑馬,大小箭垛300個。筑城所用石料皆采自石灰巖的青光石,最大的約重2000斤,小的也有1000余斤。
漫步黃絲橋古城,用手輕觸那精雕細鑿的平整石面,看看那以糯米稀飯拌石灰,灌漿粘合的石塊與石塊之間,彌合得天衣無縫,雖經成百上千年的風風雨雨的侵蝕,無數條青石砌成的墻體仍舊剛中有柔,寒暑干濕無虞,堅不可摧,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精建巧構。這是智慧和汗水的結晶,閃爍著勞動人民的智慧之光。